太精闢!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做「管理者」:就看3點!

俗話說 「兵熊熊一個,將熊熊一窩」,一個好的領導者能夠帶領團隊走向更好的未來,給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。

而很多人在做一個普通員工的時候,能力很強,表現也很好,但是當他成為管理者,開始帶團隊,就會出現一大堆的問題,顯得不適應,反而拖累了團隊的進度。

當一個人成為管理者,他的業務能力就不再重要,而使用他人能力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關鍵了。

管理的本質就是管人,因此管理者的成功不在于把一件事情做好,而是把下屬的能力充分提煉出了,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
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提拔為管理者呢?關鍵就看下面這幾點是否具備:

一、是否具備管理他人的能力

當你是一個普通員工,你只需要完成自己本崗位上的工作就可以了,換句話說:「一人吃飽全家不愁」,你把自己管好就行。

但是一旦你成為管理者,你就必須要具備管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。

我見到過很多人,在當上管理者以后,就面臨了難題,因為他們總是忍不住親力親為,看到下屬做得不好的地方,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去上手,就像一個母親總是忍不住把自己小孩的事情都包圓了一樣,這樣是不利于下屬的成長的。

管理的本質就是用人,管理的成功不在于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好,或者怎樣賺錢,而在于怎樣用人。

你必須學會管理他人,利用別人的優勢,達成你的目標。

因此,你需要給同事更多的信任,花更多的時間幫助、鼓勵他們,激發他們的潛力和長處,讓他們能夠獨當一面。

二、注重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

結果導向就是以結果為標準,為達到目標,不畏困難、沒有理由和借口,傾盡所有的資源和人力去達成最終的結果。

我們很多的管理者,在位時總是進入一個誤區,包括老闆也是一樣,那就是認為只要員工每天加班,就是在努力工作,所以在考勤上過多關注。

但是,作為管理者,需要的是工作量嗎?

當然不是。 我們要的是結果,是產出。

所以作為一名管理者,要有強烈的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的思維。在同事出現偏離目標、或被其他一些新鮮事物吸引時,甚至遇到瓶頸困難時,要堅定不移、排除萬難地朝著目標前行。

三、營造團隊氛圍,建立團隊精神

團隊就是帶心,只有員工的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,這支團隊才能成為一往無前的隊伍。

為什麼牛根生能夠在短短9年時間,就從無到有,打敗當時最大的伊利,成為我國最大的企業呢?

那就是因為他懂得營造團隊,有一股精氣神,能夠把人才匯聚一堂。

1998年下崗潮的最后一年,40歲的牛根生還是下崗了,而外界始終沒有給出原因,當時媒體猜測,可能是牛根生「功高震主」。

從1983年進入伊利,他由一名普通的洗瓶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層,用時9年成為伊利的經營副總裁,成為伊利的實權人物,但1998年,伊利董事會直接將牛根生免職,沒有給出任何理由。就這樣有著「乳業怪才」之稱的牛根生下崗失業了,和他一起下崗的還有當時的一些領導干部。

因為天生豪氣和仗義,讓牛根生在當時的伊利乃至整個乳業有著「帶頭大哥」一樣的號召力,在他成立蒙牛之后,很多伊利舊部來投,讓人意外的是,這些人沒有一個是他主動招募的。

只有贏得下屬的信賴和忠心,才能營造出屬于你們團隊的獨特氛圍,和團隊精神。

用戶評論

2023/3/24 4:49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