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這樣跟你說話的人,內心根本看不起你,不管是誰都別深交

《荀子》一書中曾說: 「贈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;勸人以言,美于黼黻文章;聽人以言,樂于鐘鼓琴瑟。」

語言,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的天賦。

通過它,我們可以與他人快速交流,表達彼此的內心所想,或以暖心之言拉近關系,或以絕情之語劃清界限。

若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,那麼語言就是心靈的大門。

口中所言,未必都是心中所想,但無意中的談吐,或生活中的言談習慣,卻能恰如其分的將一個人的真實想法暴露出來。

有些人素質修養很高,待人和善,言語中也懂得如何尊重別人,而有些人則喜歡虛與委蛇,在說話時總是夾帶私貨,實則內心根本看不起對方。

正所謂「看人看心,聽話聽音」,經常和自己說這3種話的人,無論是誰都別深交。

01 輕蔑無禮的傲慢言語

與人交往,彼此禮貌相待是最基本的前提,以和為貴也是長久為友的正向回饋。

偏偏有人自命不凡,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,說話時充滿輕視他人的傲慢,仿佛自己已經凌駕于他人之上,甚至連基本的修養都不具備。

東漢末年,禰衡因文采和學識而聞名一時,他的朋友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,求賢如渴的曹操自然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。

但禰衡性格狂傲,一向看不起曹操這樣的人,先是稱病不去,后又當著曹操的面,脫下自己的衣服,赤裸著身子,口出狂言羞辱曹操。

曹操大怒,但又不想殺他,便將他送給了荊州劉表,劉表一開始也欣賞禰衡的才氣,可我行我素的禰衡,卻依舊死性不改,對待劉表也是態度狂傲。

劉表于是借刀殺人,將禰衡轉頭送到了性格暴躁的黃祖那里,沒過多久,就傳來了禰衡被殺的消息。

狄德羅曾說: 「傲慢的表情只會偶爾傷害你,而傲慢的言語卻會使你不斷受到傷害。」

傲慢源自內心的偏見,自負也將開啟毀滅的大門。

眼中只有自己的人,只懂得孤芳自賞,永遠看不到鏡子以外的世界。

任他靜靜的自我欣賞,彼此互不打擾,各自生活就好。

02 敷衍了事的不屑回復

現代社會,忙碌是大部分人的主旋律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,無法兼顧所有事情。

只有對自己在乎的東西,才會不惜付出時間和精力。

而面對內心不屑一顧之人時,態度語氣必然會敷衍輕佻,覺得多回復幾個字,都是一種浪費,你的滔滔不絕,在他眼里不過是白費口舌,沒有任何價值。

余耕的小說《如果沒有明天》中,主角余歡水的朋友呂夫蒙,曾經從他這里借了13萬,幾年后對方咸魚翻身,但卻從未想過還錢的事情。

余歡水缺錢買車,問對方討要欠款,呂夫蒙在電話里言之鑿鑿,承諾好時間還錢,到了日期卻依舊賴著不還,直接電話關機,查無此人了。

再後來讓對方還錢的時候,呂夫蒙便開始含糊其辭,每次都草草幾句便斷了聯系。

直到余歡水將他抓了現行,他才不得不承認,自己根本就沒打算還錢,自己就是要戲耍余歡水,因為在他眼里,對方根本就不值一提。

百般的敷衍,只是粉飾好的虛偽,一旦說破,彼此無言又無顏。

用自己的苦口婆心,去換他人的惜字如金,只會讓自己的尊嚴變得廉價。

03 虛假客套的夸獎贊揚

真情相待的交往,尤其讓人記憶猶新,許多人懷念上學時的美好,多是因為當年的感情純真且善良。

隨著年歲的增長,尤其在步入社會以后,這樣的真實便漸行漸遠。

飯桌上的推杯換盞,只是逢場作戲的刻意堆笑,說一些虛偽客套的假話,實則另有所圖。

有人聽了對方的夸贊以后,一時志得意滿,放下戒心,覺得對方講得皆是真心實意,其實只是早已設計好的陷阱。

花言巧語,最容易讓人的耳根變軟。

這是人性使然,縱使對方夸大其詞,說得有些天花亂墜,自己也心知都是些不找邊際的胡話,但就是會虛榮心作祟,「迫使」自己開始相信。

滿心歡喜以為對方尊崇自己,于是便無意中將自己的底牌透露,說著溢美之詞的人,則會抓住這個契機,抓住自己的軟肋,最終受制于人。

真正誠摯的情誼,既不會貶低,也不會捧高。

就像阿布巴卡說的那樣: 「騙人很容易,付出真誠之心卻很難,所以真的朋友總是很少。」

太多的口蜜腹劍無法提防,皆是因世人太喜歡聽浮夸的稱贊,而對一針見血的勸告置若罔聞。

正所謂「良藥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」

實事求是的提出建議,并非是揭露短處,而是善意的提醒。

撥開巧舌如簧的迷霧,才能看到朗朗晴空,同時從鏡花水月的迷幻中跳脫而出。

非常欣賞魯迅先生的處世之道,他在《理解尊重》中闡述了自己對社交的理解:

「我以為別人尊重我,是因為我優秀,後來才明白,別人尊重我,是因為別人很優秀。」

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,唯有內心保持清醒,懂得明辨是非才不會誤入歧途。

在歲月中積累智慧,不斷沉淀自我,與真正優秀的人同行,而不要為不知所謂之人而蹉跎。

用戶評論

2023/3/28 9:43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