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當你覺得熬不下去了,不想上班了,說明你到了最為關鍵的階段】建議你做這3件事

很多人每天起來,一想到要上班,就特別沮喪。心想,工作太枯燥,沒有盼頭,也沒有工作的動力,要是不上班就好了。

我們每一個人起碼要工作40年,如果一直這麼想,那麼人生太痛苦了。

如何才能改變這樣的狀態呢?可以做一個自燃型的人,當你不想上班了,就做這3件事:

點燃思維、點燃激情、點燃能力。

點燃思維

首先是點燃思維。

很多時候,一個人在公司上班,死氣沉沉,沒有活力,原因無他,而是思維上的問題。

因為他把工作當成了「必要之惡」。

會覺得工作只是為了糊口,上班是被迫的,是在為老闆打工,所以上班這件事讓他很痛苦。

當有這樣的思維的時候,就會抱著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」的心態做事,每天上班打卡,做完領導交代的工作,趕緊下班。

最近,ChatGPT特別火,人們都在擔心人工智能越來越像人。

在我看來,人工智能像人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越活越像人工智能,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的。

該怎麼扭轉?

這時候,就是點燃自己的思維。

其實每一個人工作,都不是為老闆而工作的,而是在為自己工作。

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,工作是一個發現自我的機會,我們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報酬,并不是我們所獲取的利益,而是我們最終因此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的確,工作其實就是修行的道場,要在工作中,不斷磨練心性、豐盈自己的人生。

我們工作,并不是為你的領導工作,并不是為了你的老闆工作,而是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。

當你扭轉自己的思維,你就會發現,工作不一定是痛苦的,你也就能正確對待它。

點燃激情

當我們扭轉了心態之后,其實還要有激情。

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一些晦暗的時光,讓你覺得很焦慮,很厭惡。

我們也會做一些堅持很多年,但卻看不到收益的事情。

這個時候,是怎麼堅持下去的? 其實就是靠的激情。

稻盛和夫在《成功激情》一書中,提到了一句話:「心不喚物,物不至。」

什麼意思呢?

當你內心不極度渴望做一件事的時候,這件事就不會發生。

而你極度渴望,不管是睡著還是醒著,你都會持續的苦思冥想,這樣一來,你的愿望就會成為潛意識,促使我們走向成功。

的確,在做工作時,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,激情會隨著時間慢慢冷卻,這是正常現象。

自然界的規律是熵增原理,除非從外界輸入能量,否則一個孤立系統會慢慢走向崩潰。

比如把一杯開水放在房間里,如果不對它重新加熱,它會慢慢變涼。

因此每一個人都需要去加熱它,讓自己能有持續的激情。

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有激情?每一個人都不太一樣。

比如,有的人面對客戶的夸獎,客戶的肯定,心中就會激蕩出熱流。

有的人是沉浸在一項工作當中,甚至是解決了一個問題,會讓自己特別心潮澎湃。

也有人是因為責任感和使命感,從而擁有激情。

所以本質上,還是要看你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,你的崇高感來源于什麼。

當你想清楚了,感受到了,就愿意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,付出極致的努力。

點燃能力

最后,點燃能力。

大多數情況下,你不想上班,你在工作中不順心,本質上是遇到了問題。而你又沒有能力解決,就會讓你覺得焦慮,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情緒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,在能力范圍內做事情,你會覺得非常舒適、順心。

當你所做的事情超過你的能力邊界時,你會覺得很沮喪、很痛苦。

但這不是壞事,反而要把它當成一種調節反饋。

這種痛苦,實際上是在提醒你,現在出現了問題,需要去找解決的方法,不斷拓展你的能力邊界。

比如說,你覺得寫文章太痛苦了,那說明你的知識儲備不夠,你需要多輸入,向外界多學習;你覺得做管理太難了,搞不定團隊,拿不到結果,那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具備管理的能力,你還需要修煉。

這時候千萬不要逃避,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它。

人性是有弱點的,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想做簡單的事,不想跨出自己的舒適區。

可是,如果你只是重復做簡單的事情,你的能力不會有太大的增長,你也沒辦法承擔更大的責任,取得更大的成績。

只有日益精進,不斷打破邊界,提升自己的能力,你才能不斷進步。

所以當你覺得熬不下去了,不想上班了,說明你到了最為關鍵的階段,一定要堅持一下,再堅持一下。

總結一下,如何讓自己感受到工作的樂趣,主動掌握人生?就是要點燃自己: 點燃思維,扭轉心態;點燃激情,付出極致努力;點燃能力,不斷飛躍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