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」,雖然「錢」說起來很俗氣,但是成為「有錢人」卻是不少人的夢想,其實這沒有什麼好丟人的,畢竟只要錢來路正,夢想成為「有錢人」,并不比什麼成為詩人、科學家、醫生掉檔次。
成為「有錢人」是很多人的終身理想,但是成為有錢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?卻很難有個標準的界定,以下兩類人,就經常被認定為是「有錢人」,但是他們真的名副其實嗎?
第一類「有錢人」:有房子的人
以前看人有沒有錢,都是直接問存款多少,有個百萬存款絕對算得上有頭有面的「有錢人」了,但是自從2016年后,炒房熱再度席卷全國。判斷一個人算不算「有錢」,已經不問存款,而是問房子了。
一般來說,房子超過100平米的,也算得上是「有錢人」了,如果超過了200平米,那絕對是妥妥的「大戶人家」了。但是有房子真的能代表是有錢人嘛?其實未必。因為雖然現在房子很值錢,動輒價值上百萬或數百萬,但因為政策原因,二手房子交易受到嚴格限制,所以很難把房子和錢劃上對等號。
最重要的是,現在房價高,房貸也高,有房子的人一般都背著幾十年的高額房貸,每個月都要還幾千甚至上萬的貸款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,著實不能算是「有錢人」。
第二類「有錢人」:中小型企業家
雖然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,企業家=老闆=有錢人,但是很多中小型企業家,其實也不能算作「有錢人」。你別看現在很多企業家表面過得風光,背地里的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。
例如某鋼廠老闆盧某,白手起家奮斗了十幾年,總算有了一家自己的工廠,在別人看來,他是典型的成功人士,工廠每個月收入都是七位數,每天奧迪轎車專車接送,吃飯都去高級酒店,住的也是三層別墅,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「人生贏家」。
其實,盧某也是有苦難言,每次有錢進入賬戶,過不了半天,就要轉出去,工廠的每個月收入,都要拿去還材料貨款和分發員工工資,為了維持工廠的正常運作,和資金鏈正常,奧迪橋車和三層別墅早就抵押給了銀行,用網上的話來說就是「車子不是我的,車子是公司的,公司是我的」,在高級酒店的消費也基本都是商業應酬居多。
盧某雖然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,但是完全不敢退下來,生怕一退下來,工廠運行一旦出什麼岔子,不僅工廠倒閉,車子和房子都要交給銀行,自己奮斗了大半輩子到頭來「竹籃打水一場空」。
第三類人,才是真正的「有錢人」
總而言之,其實很多人,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有錢,日子反而過得比我們還慘,但是有一種人,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,他們才是真正的「有錢人」。
這類人,往往其貌不揚,住著不大的房子,勉強只有100平米左右,開的車子也不太好,大多都是十多萬左右的國產車,雖然有存款,也不是很多,四五十萬左右。這類人,往往會被我們排除在「有錢人」的范疇之外,但是,根據數據調查,這類人才是真正的「有錢人」。
首先,有房有車的同時,還能有存款的人,就證明他們沒有債務壓力,根據相關數據顯示,我國約有60%的人口有負債情況,光是沒有負債這一點,他們就超過了60%的人。最重要的是,根據我國最新的財務報表顯示,我國僅有0.67%的人存款達到了50萬,也就說有99.63%的存款低于50萬。
總體一合計,不難發現,有房有車,沒有負債壓力的同時還有四五十萬的存款,光是賬面財富,都有兩百萬元以上,存款數目更是存款超過了99%的人,這類人,絕對屬于我國金字塔頂端的那一撮「精英」,雖然看著其貌不揚,但是絕對是實打實的「有錢人」。
所以所謂的「有錢人」,距離我們并不遙遠,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