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最怕兒女大學畢業后沒錢,沒事業。
督促孩子努力掙錢,好好工作。
但如今鼓勵大學生創業,進單位上班,反而不是孩子們優先的選擇。
更嚴峻的問題來了:
沒錢,沒人脈,怎麼辦?
大部分大學生的父母,都是普通的職工,沒有背景和資本,享受不了富二代們擁有的資源。
所以, 創業=失業是大學生畢業后,常常面臨的困境。
大學生創業失敗:請記住猶太人如何「賣香蕉」
何勁是一名大四的學生,從大二開始,他就在關注如何創業。
去了解了許多大學生創業政策,勤工儉學地攢了些錢,打算從小項目開始運作。
嘗試了一些互聯網業務,統統沒有起色,還把好容易攢下的錢,都賠了進去。
大三的時候,跟寢室的朋友商量,在商業圈弄個奶茶店,兩人還請了個員工,換著班兒的打拼。
沒想到的是,還沒開張,就遇到了2020的重創。
雪上加霜。
父母讓他安心找個工作,培養一些經驗再說。
可年輕人的倔強,讓他不認輸,一定要創出事業。
如果你家也有個這樣不服輸的孩子,可以試著讓他們聽聽猶太人「賣香蕉」的案例,或許能給他們一些啟發。
猶太人如何「賣香蕉」?
猶太小伙賣香蕉,是一個經典的創業啟蒙故事。
可很多人并不知道,對于其中的創新、創造思維,并不熟悉。
換做大學生來說,其實是對于商業運作,還沒有開竅,需要點撥。
曾經有個猶太小伙,在水果店打工。
但他不甘心只當一個伙計,就像現在的大學生們,不愿意朝九晚五等收成。
于是,猶太小伙努力工作,發現了水果店的問題:
水果的保質期不長,特別是香蕉,放兩天沒人買,香蕉皮就變黑了,更不會有人賣。
這里的成本損耗很大。
但他自己親自嘗試過,即便是變黑的香蕉,味道反而更甜,沒有變質。
于是,猶太小伙辭職,自己開了個水果店。
他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,處理類似的成本損耗。
首先,他正常兜售香蕉。
等到香蕉皮出現麻點,品相不好沒人買的時候,他開始了加工,他把香蕉剝皮,切成小段,裝在盒子里,點綴些別的水果。
客人買到的是「什錦盒」,都不用自己去剝皮,反而很暢銷。
相比曾經他打工的水果店,他自己的水果店因為成本更低,水果花樣更多,被人追捧,反而後來居上,成為首屈一指的水果店。
猶太人不是天生的商人,是家庭的教育思維創造的有人說,猶太人天生會做生意。
遍布世界的大企業,許多都有猶太人背景。
可都是一個鼻子兩個耳朵,為什麼猶太人就這麼會做生意?
因為,猶太人的家庭教育,充滿了創業的元素。
第一,猶太人家的孩子,需要用做家務換零用錢大部分的猶太人孩子,都需要做家務,以此換取零用錢。一方面培養了動手的勤勞,一方面也體會了金錢來之不易,需要珍惜和統籌規劃。
第二,猶太人父母,會帶領孩子閱讀帶孩子讀書,是猶太人家庭的風俗,所以猶太人對于人心、人性,把握精準,更培養了很多高智商的人。眾所周知,愛因斯坦就是猶太裔。
第三,猶太家庭勇于和孩子談論錢猶太人家庭,和孩子討論錢、創業,就像中國家庭吃飯的時候,聊八卦一樣自然。但差距也就此產生,猶太家庭吃飯的時候,聊的是如何把生意做大,中國一些家庭吃飯的時候,聊的是隔壁老婆懷孕了。
魯迅說過,去其糟粕取其精華。
我們應該從別的民族身上,學會強壯我們民族的元素。
大學生創業屢屢失敗,是父母教育層面缺少這方面的能量。
未來更是大眾創業的時代,對于商業、事業,我們都要打起精神,至少讓自己的孩子,擁有創業的智慧和能力。
這樣,才能在沒有錢,沒有人脈的情況下,找到破局之路。
等到孩子遇到屬于他的時代之風,可以乘風萬里,展翅翱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