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五十歲這個年紀,人活到這個年紀,已不再像當初那樣滿腹熱血,這種年齡段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嶺。
對于人到四五十這個年齡段,中國古代有一位著名的「心學大師」,他最具有發言權,他就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——王陽明,王陽明繼承和發揚了心學,因此在心學的基礎上面創立了「陽明心學」,成為很多人學習的榜樣。
王陽明有一句話叫做:「心死之人多是無福之人」,人到四五十,要對3件事情心狠。
第一件事:對自己心狠
四五十這個年齡段不管從精力還有體力方面來說,都不如二三十歲,雖然精氣神大不如前了,可是我們的人生沉淀卻增長了很多,所以有得必有失,也不必感嘆歲月催人老。
現在我們在外奔波,四處打拼,或許你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,但是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初心,不要被世俗所渲染,而到了四五十這個年齡段,已經漸漸地看淡了世俗,在他們看來只有健康最重要。
對于社交場合的很多酒局可以選擇不去;對于很多不想喝的酒,大可以選擇不喝,只有健康,才是你后半生的幸福所在。
第二件事:對兒女心狠
「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作馬牛」現在這句話在社會上經常可以聽到,人到四五十這個年齡段,兒女漸漸長大,可以獨立地在社會上面闖蕩,也要組建新的家庭,也有了自己的孩子。
在這個時候,就要對兒女心狠一點,不應該過分干預兒女的生活,對于他們的夢想父母應該支持兒女的想法,放開手讓他們到社會上面闖蕩,即便在社會上面會跌倒,但也要讓他們去為自己的夢想拼搏,失敗是成功路上必須經歷的事,這樣可以鍛煉他們,正所謂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」,不經歷失敗談何成功。
第三件事:對不冷不熱的親戚心狠
人到中年,精力方面已經不允許像當初那樣可以兼顧所有人,可是現在對于那些不冷不熱的親戚,也基本上不想再搭理了,有些人終將像過眼云煙般隨風而去。
人生到四五十的時候,當親朋好友來借錢,這個時候對方比誰都要熱情;可能當他們沒有有求于人的時候,平時既不打電話問候,也不常常走動,這就是人世間的人情冷暖,因為「天下熙熙皆為名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」。
在王陽明看來這個時候就要對這些不冷不熱的親戚心狠,不要擔心因此受到傷害,因為真正的感情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